时间: 2025-05-01 14: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0:36
“攻歼”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攻击并歼灭敌人。它通常用于军事或战争语境中,指的是通过战斗或战术行动彻底消灭敌方力量。
“攻歼”由两个汉字组成,“攻”意味着攻击或进攻,“歼”意味着消灭或歼灭。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基本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在文化中,“攻歼”常常与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体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攻歼”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战斗和胜利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硝烟和英雄的壮举。它激发了一种对胜利和成功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涉及到历史学*或军事爱好,可能会在讨论历史战役或军事策略时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攻歼”融入描述战争的场景,如:
铁骑奔腾,旌旗猎猎,
攻歼声中,敌军溃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攻歼场景,战士们奋勇杀敌,战鼓声和号角声交织在一起。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nnihilate”或“wipe out”,它们在语境和情感上与“攻歼”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攻歼”是一个具有强烈军事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军事行动,还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厚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背景。
1.
【攻】
(形声。从攴(pū),工声。本义:进攻,攻打)。
同本义(与“守”相对)。
【引证】
《说文》-攻,击也。 、 《左传·宣公二年》-攻灵公于桃园。 、 《战国策·秦策》-宽则两军相攻。 、 《左传·僖公四年》-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 《孙子·谋攻》-其次伐兵,下政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 汉·贾谊《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论语·先进》-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组词】
攻车、 攻钞、 攻围、 攻无不取
2.
【歼】
(形声。从歹(表示与死有关),韱(xiān)声。本义: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歼,微尽也。 、 《尔雅》-歼,尽也。 、 《诗·秦风·黄鸟》-歼我良人。 、 《春秋·庄公十七年》-齐人歼于遂。 、 班固《幽通赋》-东邻虐而歼仁兮。 、 《书·胤征》-歼厥渠魁。
【组词】
歼夷、 歼殄、 歼除、 歼殛、 歼夺、 歼一警百、 歼良、 歼剥、 歼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