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9:36
词汇“火政”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语境出发。
“火政”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与火相关的政策或管理。在古代,火政可能指的是对火灾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包括消防措施、火灾法规等。
由于“火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语境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提到古代的火政制度,如宋代的“火政司”等。
“火政”一词可能源自古代对火灾管理的官方机构或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社会已经有了更专业的消防部门和法规,因此“火政”这一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
在**古代,火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火政制度是古代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中,消防部门和相关法规取代了古代的火政制度。
提到“火政”,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社会的秩序和政府的责任感,以及对火灾的恐惧和预防措施。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接触到的是消防知识和消防部门,而不是“火政”这一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火政”作为一个历史元素,融入到关于古代城市管理或灾难应对的故事中。
由于“火政”与火灾管理相关,可以联想到消防车的警笛声、消防员救火的画面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消防或火灾管理,如英语中的“fire department”或“fire management”。
“火政”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火灾管理的重视。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们更多地使用“消防”等现代词汇来描述相关内容。了解“火政”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