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8:22
分辨:指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手段,识别或区分事物的不同特征或性质。
“分辨”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分”和“辨”两个字组成,意为分开并辨别。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分辨是非”的用法。
在中华文化中,“分辨”常与智慧和判断力联系在一起,如古代的“明辨是非”强调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分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与清晰、准确和智慧相关联。联想可能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复杂事物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分辨能力帮助我们在购物时区分产品的质量,或在社交中识别真诚与虚伪。
在诗歌中,“分辨”可以用来形容心灵的洞察力:
心灵如镜,分辨真假, 在混沌中寻找光明。
视觉上,“分辨”可能让人联想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或是夜空中分辨星座的情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音乐中的细微差别,如不同乐器的音色。
在英语中,“分辨”可以对应为“distinguish”或“differentiate”,用法相似,但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分辨”是一个基础且多功能的词汇,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通过深入学习“分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世界。
1.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2.
【辨】
(形声。从刀,辡(biǎn)声。本义:判别,区分,辨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辨,判也。 、 《小尔雅》-辨,别也。 、 《周礼·天官》-辨方正位。 、 《易·系辞下》-辨是与非。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 、 《庄子·秋水》-不辨牛马。 、 《左传·昭公元年》-男女辨姓。 、 《乐府诗集·木兰诗》-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组词】
明辨是非;辨白、 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