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1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18:37
断缣寸纸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断裂的细绢和短小的纸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残缺不全或价值不高,有时也用来比喻文稿或书画作品的片段。
在文学作品中,断缣寸纸 常用来形容古籍、书画的残篇断简,表达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文化的珍贵。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文物保护、古籍修复等,可能会经常提及。
断缣寸纸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对于纸张和绢帛的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形容事物残缺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纸张和绢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因此断缣寸纸** 也常与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于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
断缣寸纸 给人一种沧桑和珍贵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带有一种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文化的敬畏。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曾看到一些断缣寸纸 的展品,虽然它们残缺不全,但每一块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断缣寸纸,岁月留痕,
历史的碎片,文化的珍宝。
每一块残片,诉说着过往,
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流淌。
断缣寸纸 可以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尘封的书籍,以及翻阅古籍时的沙沙声。视觉上,它可能与泛黄的纸张、破损的边缘和模糊的文字相关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fragmented pieces”或“broken remnants”可以传达相似的含义。
断缣寸纸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事物的物理状态,更蕴含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收藏古画,往往断缣寸纸,皆可珍惜。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缣】 (縑)。 双丝的细绢:~素。~缃。~帛。
3.
【寸】
(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又”象手形,“一”指下手腕一寸之处。“寸”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寸”的字往往与“手”有关。本义:中医切脉,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
【组词】
寸田、 寸关尺
长度单位, 1/10尺为一寸,古代计量长度单位的标准不同,寸的具体数值也有差异。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4.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