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1:08
词汇“断纸余墨”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个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表达。
“断纸余墨”字面意思是指纸张被剪断后留下的墨迹。基本含义是指文章或书法作品完成后,纸张上剩余的墨迹,常用来比喻未尽的文思或未完成的作品。
“断纸余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创作过程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艺术领域,成为表达未尽文思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高雅艺术,因此“断纸余墨”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强调了艺术创作的完整性和深度。
这个成语给人以深沉、未尽的情感联想,让人感受到创作过程中的无限可能和未完成的美。它激发了人们对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书法家,他的作品总是断纸余墨,让人感受到一种未尽的美,这种美激发了我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断纸余墨,墨香犹存,未尽之思,飘渺如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书法作品完成后,纸张上留下的墨迹,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悠扬的古琴曲,让人在听觉上感受到未尽的文思和艺术的魅力。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nfinished symphony”(未完成的交响曲),用来形容未完成的音乐作品,表达了一种未尽的艺术美。
“断纸余墨”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们对未尽之美和无限可能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让我能够更准确和深刻地表达未尽的文思和艺术的美。
彩鸾以书《唐韵》名于时,至今断纸余墨,人传宝之。
古代的~真迹现在可价值连城
1.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断,截也。 、 《易·系辞下》-断木为杵。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 《韩非子·说林下》-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组词】
断梗、 断金、 断袖、 断颡、 断袖之宠、 断头话、 断裳
2.
【纸】
(形声。从糸(mì),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纸,絮也,一曰苫也。 、 《后汉书·贾逵传》-[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组词】
纸撚儿、 纸标儿、 纸筋、 纸阄、 纸衣
3.
【余】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饱足。足食得饱。
【引证】
《说文》-余,饶也。
4.
【墨】
(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墨,书墨也。 、 《庄子·田子方》-舐笔和墨。 、 《周礼·占人》-史占墨。 、 《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致其墨。
【组词】
墨丸、 墨本、 墨工、 墨妆、 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