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5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6:04
“安分守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安于本分,遵守自己的职责和规则。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遵守社会规范,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安于自己的生活状态,不越轨,不贪图非分之物。
在文学作品中,“安分守己”常用来形容那些遵守传统道德、不惹是生非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过于保守或缺乏进取心。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它强调遵守规则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同义词中,“循规蹈矩”强调遵守规则,而“守本分”更侧重于保持自己的职责和地位。反义词则表达了违反规则或不安于现状的行为。
“安分守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应当遵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意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内涵和外延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安分守己”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有时被用来批评那些过于保守、不敢创新的人。
这个词组给人以稳定、可靠的情感反应,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在个人表达中,使用“安分守己”可以传达对秩序和规则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邻居,他一生安分守己,深受社区居民的尊敬。他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安分守己”的价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喧嚣的都市里,他安分守己,如同一棵静默的树,不问世事,只守着自己的一片绿荫。”
视觉上,“安分守己”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老人安静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享受着宁静的午后时光。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平静而和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ay in one's lane”,意指保持在自己的领域内,不做超出自己能力或职责范围的事情。
“安分守己”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社会规范的尊重,也反映了个人对自我约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组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应忘记遵守基本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1.
【安】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同本义。
【引证】
《尔雅》-安,定也。 、 《庄子·天地》-共给之为安。 、 《周书·谥法》-好和不争曰安。 、 《仪礼·少牢礼》-心皆安下切上。 、 《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 、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 宋·苏洵《六国论》-然后得一夕安寝。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谢庄遂安。
【组词】
安睡;安寝;安抵、 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 安帖、 安席
2.
【分】
所分之物,整体中的一部分。
【引证】
《孙子·谋攻》-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
【组词】
股分;部分;分资、 分例、 分均
分际,合适的界限。
【引证】
《水浒传》-两个正斗到分际。
【组词】
分际、 分直
3.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4.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