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0:47
“以汤沃雪”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热水浇在雪上”,比喻方法或手段不当,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错误的策略或行为会导致相反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行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讽刺某人的错误决策或无效努力。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不当策略的后果。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以汤沃雪”在表达效果和意图上有所不同,但都涉及到了行为与预期结果的关系。
“以汤沃雪”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以汤沃雪,雪不消而汤自竭。”这句话原本是用来说明用热水浇雪,雪不会融化,而热水却会很快冷却,比喻方法不当。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避免盲目行动。在现代社会,它也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后果的政策或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行为,引发人们对策略和方法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试图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情况,结果正如“以汤沃雪”所描述的那样,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加复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以汤沃雪雪不融,心急火燎事更重。”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正用热水浇在雪地上,雪并没有融化,而热水却迅速冷却,这种场景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ouring water on a duck's back”,意思是某人的行为或话语对别人没有影响,类似于“以汤沃雪”的无效性。
“以汤沃雪”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采取行动时要考虑方法的适当性,避免盲目和无效的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批评不当行为。
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何邓执权,必为玄害,亦犹排山压卵,~耳,奈何与之为亲。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汤】
水势浩大、水流很急的样子
【引证】
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歌声》-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
广大貌;浩茫貌
【引证】
南朝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
3.
【沃】
(形声。从水,夭(yāo)声。本义:把水从上浇下)。
同本义。
【引证】
《论衡·偶然》-使火燃,以水沃之,可谓水贼火。
【组词】
沃盥、 沃酹、 沃漏、 沃醊、 沃雪、 沃馈、 沃洒
4.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