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00:07
词汇“[正考]”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或者在某些特定领域中使用。由于该词汇的资料有限,我将尽可能从已有的信息中进行分析。
“正考”字面意思是指正式的考试或考核。在古代科举制度中,“正考”可能指的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与“乡试”、“会试”等相对应。
“正考”一词可能源自古代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主要在特定领域或语境中保留。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正考”作为科举考试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它代表了社会对知识和才能的重视,以及个人通过考试实现社会流动的可能性。
“正考”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严肃的考试氛围,以及对个人能力和努力的考验。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担忧。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学校的正式考试或工作中的正式考核中遇到“正考”这一概念。例如,期末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正考”来比喻人生的考验:
岁月如梭织,人生似正考,
笔下千秋业,心中万古愁。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正考”的词汇,但类似的正式考试或考核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西方的SAT考试、GRE考试等,都是正式的学术能力评估。
“正考”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科举制度,也能在现代语境中找到其应用的痕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对特定文化现象的理解。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考】
(形声。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引证】
《说文》-考,老也。 、 《新唐书》-富贵寿考。
【组词】
考寿、 考终、 考终年
去世的父亲。
【引证】
《尔雅》-父为考。 、 《苍颉篇》-考妣延年。 、 《易·蛊》-有子考无咎。 、 《书·酒诰》-奔走事厥考厥长。 、 《礼记·曲礼》-生曰父,死曰考。 、 《礼记·祭法》-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 、 《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五曰考终命。 、 《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
【组词】
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