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58: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58:18
“正经八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事物非常正规、正式,没有丝毫马虎或随意之处。它强调的是一种严谨、认真、规矩的态度或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正经八本”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作品的风格,如“他的文章写得正经八本,没有一点儿玩笑的成分。”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工作态度或某件事的处理方式,如“他做事正经八本,从不马虎。”在专业领域,这个词组可以用来强调专业性和规范性,如“这份报告写得正经八本,符合所有行业标准。”
同义词:严谨、认真、规矩、正式 反义词:马虎、随意、不正经、草率
“正经八本”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规范性和正式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形容书籍的正规性,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和事物的处理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重视规矩和礼仪是一种美德。因此,“正经八本”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和职业环境中被广泛使用,强调的是一种对工作和生活负责的态度。
这个词组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在使用时,它往往带有一种肯定和赞许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正经八本”来形容那些做事认真、不马虎的朋友或同事,以此来表达对他们工作态度的赞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字字正经八本,如山岳般稳重,如江河般流畅。”
视觉上,“正经八本”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籍或文件,给人一种秩序感和正式感。听觉上,这个词组可能让人联想到严肃的会议或正式的演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y the book”或“strictly formal”,它们都强调了规范性和正式性。
“正经八本”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人对于规范性和正式性的重视,也体现了对认真负责态度的赞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词组可以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3.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4.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