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5:56
炉火 的字面意思是指炉子中燃烧的火焰。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在炉子或火炉中燃烧的火,用于取暖、烹饪或冶炼等。
“炉火”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炉子和火的称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语境中有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在许多文化中,炉火象征着家庭、温暖和安全。在寒冷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成为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的经典场景。
炉火常带给人温馨、舒适和安全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冬日的宁静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流。
在寒冷的冬夜,我喜欢坐在炉火旁读书,那种温暖和宁静的感觉让我感到非常放松和满足。
诗歌: 炉火熊熊,温暖心房, 书页翻动,思绪飞扬。 冬夜静谧,星光闪烁, 炉火旁,梦开始的地方。
炉火带来的视觉联想是温暖的橙红色光芒,听觉联想则是木柴燃烧时的噼啪声,这些声音和画面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文化中,炉火都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如在北欧文化中,炉火也是家庭和温暖的象征。
炉火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实际的物理意义,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炉火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温暖、舒适和安全的情感。
1.
【炉】
(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火炉。
【引证】
《说文》-鑪,金鑪也。 、 《声类》-炉,火所居也。 、 《左传》-邾庄公废于鑪炭。 、 《淮南子·齐俗》-鑪橐埵坊。 、 《韩非子》-奉炽炉,炭火尽赤红。 、 清·张潮《核舟记》-左手抚炉。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