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11:3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11:35:49
炉灰 的字面意思是指炉子或火炉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它通常是由木材、煤炭或其他燃料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固体残留物。
炉灰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炉”和“灰”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炉”指的是用于燃烧的器具,“灰”则是燃烧后的残留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炉灰”这一词汇,用以特指炉子燃烧后的灰烬。
在某些文化中,炉灰可能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一些**仪式中,炉灰可能被用作净化或哀悼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炉灰的利用和处理也反映了环保和资源回收的重要性。
炉灰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凄凉、废弃或过去的联想。它可能让人想到寒冷、孤独或被遗忘的时光。在情感上,炉灰可能唤起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怀念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在个人生活中,炉灰可能与冬季取暖、家庭聚会或乡村生活等经历相关。例如,小时候在乡村,炉灰是每天必须清理的日常事务,它见证了家庭的温暖和日常的劳作。
诗歌: 炉灰轻舞,时光的尘埃, 在冬日的炉边,静静地躺。 火焰已逝,温暖犹存, 在灰烬中,寻找往昔的痕迹。
在不同语言中,炉灰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furnace ash”或“stove ash”也指炉子燃烧后的灰烬。在不同文化中,炉灰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差异,但都反映了人类对火的利用和对其残留物的处理。
炉灰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具有字面上的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情感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炉灰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描绘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
【炉】
(形声。从火,盧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火炉。
【引证】
《说文》-鑪,金鑪也。 、 《声类》-炉,火所居也。 、 《左传》-邾庄公废于鑪炭。 、 《淮南子·齐俗》-鑪橐埵坊。 、 《韩非子》-奉炽炉,炭火尽赤红。 、 清·张潮《核舟记》-左手抚炉。
2.
【灰】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灰,死火余烬也。 、 《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毋烧灰。 、 《字汇》-火过为灰。 、 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飞烟灭。
【组词】
灰灭、 灰榇、 灰罐、 灰枵、 灰火、 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