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1:56
听唤: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听从召唤或命令,表示顺从或响应某人的要求或指示。
在文学作品中,“听唤”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对权威的服从,或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忠诚和责任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服从行为,如孩子听从父母的指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组织管理中,“听唤”强调的是纪律和执行力。
同义词:服从、听从、响应、遵从 反义词:违抗、抗拒、无视、拒绝
“听唤”由“听”和“唤”两个字组成,“听”即听取,“唤”即呼唤或召唤。这个词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主要用于描述听从召唤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听唤”与儒家思想中的“孝”和“忠”有关,强调对长辈和上级的尊敬和服从。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与团队合作和组织纪律有关。
“听唤”可能让人联想到服从和责任感,有时也可能带有一定的负面情感,如失去自主性或个人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听唤”可能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帮助,或者在工作场合中对上级的指令的执行。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辰听唤,每一颗心,归于宁静。”
视觉上,“听唤”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整齐的队伍在等待命令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军官的口令声或领导的指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bey the call”或“respond to the summons”,但这些表达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可能与“听唤”有所不同。
“听唤”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文的语境和情感表达。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唤】
(形声。从口,奂(huàn)声。本义:呼,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唤,呼也。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
【组词】
唤门、 唤应、 唤字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