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02
听墙根: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墙根下偷听别人的谈话。基本含义是指秘密地、不正当地听取他人的私人对话,通常带有贬义色彩,暗示行为的不道德或不正当。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听墙根”常被用来描绘人物的阴险或好奇心,增加情节的紧张感。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偷听别人谈话的行为,有时带有玩笑或讽刺的意味。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道德伦理讨论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隐私权和窃听的问题。
同义词:偷听、窃听、暗中监听 反义词:公开讨论、坦诚交流
“听墙根”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听”和“墙根”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行为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基本保持了其原始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隐私是一种美德,因此“听墙根”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不道德的。在现代社会,随着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这种行为也被视为违法。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诚实和侵犯隐私的行为。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有人听墙根,我们可能会感到不安或愤怒,因为它侵犯了我们的隐私空间。
在诗歌中,可以将“听墙根”作为一种隐喻,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或猜疑:
在沉默的墙根下, 耳语窃窃,心事重重, 信任的裂缝,悄然生长。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偷偷摸摸地躲在墙角,耳朵紧贴墙壁,表情紧张。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微弱的谈话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avesdropping”,意指在屋檐下偷听,虽然具体场景不同,但含义相似。
“听墙根”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尊重他人的隐私和边界。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它,并意识到隐私权的重要性。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墙】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墙,垣蔽也。 、 《诗·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 、 《论语·公冶长》-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 《尉缭子·战威》-止如堵墙。 、 唐·杜甫《石壕吏》诗-老翁逾墙走。
【组词】
墙阙、 墙宇、 墙篱、 墙东、 墙茨、 土墙;围墙
3.
【根】
(形声。从木,艮(gèn)声。本义:草木之根)。
植物生长于土中或水中吸收营养的部分。
【引证】
《说文》-根,木株也。 、 《说文通训定声》-蔓根为根,直根为柢。 、 《韩非子·解老》-根深,则视久。 、 《老子》-是谓深根、固柢。 、 《论衡·超奇》-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其无宿根者,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组词】
根荄、 根茇、 根柢、 根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