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1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17:04
“使唤”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命令或指示来让某人做某事。基本含义是指派或指挥他人进行工作或行动。
“使唤”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使”字意为派遣或命令,“唤”字意为呼叫或召唤。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唤”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保留了其基本的命令和指示的含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使唤”常常与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相关联,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被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平等意识的增强,过度或不当的“使唤”可能会引起反感。
“使唤”一词可能引起负面情感,如被压迫或不被尊重的感觉。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和服从的关系,有时会引发对权力滥用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被上司过度“使唤”的情况,这让我感到不被尊重,也促使我反思职场中的权力动态。
在诗歌中,“使唤”可以用来描绘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如:
他高声使唤,
她默默服从,
权力之舞,
在沉默中旋转。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权威人物站在高处,向下属发出命令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厉的口令声或命令的回响。
在英语中,“使唤”可以对应为“order around”或“boss around”,这些表达同样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暗示对他人不尊重或过度控制。
“使唤”是一个反映权力关系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并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敏感。
1.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
2.
【唤】
(形声。从口,奂(huàn)声。本义:呼,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新附》-唤,呼也。 、 《乐府诗集·木兰诗》-不闻爷娘唤女声。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
【组词】
唤门、 唤应、 唤字叫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