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0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05:55
听喝(tīng hē)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听从命令或指示,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某人缺乏自主性,只是被动地服从他人的安排或命令。
在不同的语境中,“听喝”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
“听喝”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听”和“喝”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听取”和“命令”。在汉语中,这种由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词汇较为常见,用来表达一种复合的动作或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一种美德,但过度“听喝”可能被视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现代社会,鼓励个人表达和自主决策,因此“听喝”有时会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
“听喝”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被动、无助和缺乏自信的情感。它可能激发人们对自主性和个人权利的思考,以及对权威和服从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听喝”的情况,比如在军队、学校或某些工作环境中。这种经历可能让人感到压抑,也可能促使个人思考如何在服从与自主之间找到平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听喝”来描绘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他如影随形,听喝无声, 心中波澜,不敢言明。
在视觉上,“听喝”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低头顺从的人的形象。在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严厉的命令声或沉默的服从。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英语中,可能使用“follow orders blindly”或“be submissiv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听喝”这个词汇在汉语中用来描述一种被动服从的状态,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反映了个人与权威、自主与服从之间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