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6:04
词汇“[义姑姊]”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义姑姊”指的是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因某种原因(如婚姻、认养等)而成为家庭成员的女性,类似于“义母”或“义姐”的概念。
由于“义姑姊”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由“义”(指非血缘的、名义上的)和“姑姊”(指姑母或姐姐)组合而成。
在某些文化中,非血缘的家庭成员可能被赋予特殊的角色和责任,这种关系可能在社会结构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亲情和责任感,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能形成深厚的情感联系。
由于这个词不常见,个人经历中可能较少遇到。但如果在一个多元家庭中,可能会体验到这种非传统的家庭关系。
在创作中,可以将“义姑姊”作为一个角色,探索她与主角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故事发展。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非血缘家庭成员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角色,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称为“adoptive sister”或“foster sister”。
尽管“义姑姊”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它反映了语言中对于非传统家庭关系的表达需求。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人际关系。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姑】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姑,夫母也。 、 《尔雅》-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 、 《白虎通》-如母而非母也,姑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
【组词】
翁姑;姑嫜
3.
【姊】
(形声。本义:姐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姊,女兄也。 、 《尔雅》-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 、 《诗·邶风·泉水》-遂及伯姊。 、 《乐府诗集·木兰诗》-阿姊闻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