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6:50
从父姊妹:这个词汇指的是与自己同辈的,父亲兄弟的女儿,即父亲的侄女。在中文亲属称谓体系中,这是一种特定的亲属关系描述。
在不同的语境中,“从父姊妹”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描述大家族或复杂亲属关系的故事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详细提及。在口语交流中,尤其是在非正式的对话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称谓,如“表姐”或“表妹”。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精确描述亲属关系。
同义词:表姐、表妹(在日常交流中更常用) 反义词:从母姊妹(母亲的姐妹的女儿)
“从父姊妹”这一称谓源自**传统的亲属称谓体系,这种体系非常详细和复杂,旨在精确描述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简化,这种精确的称谓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亲属关系的称谓非常重要,它们不仅用于日常交流,还反映了家族和社会的等级秩序。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复杂的称谓体系逐渐被更简单、更通用的称谓所取代。
对于我个人而言,“从父姊妹”这个词汇带有一种传统和家族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大家族的聚会和复杂的亲属关系。这种称谓的使用可能会让人感到一种亲切和归属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使用“从父姊妹”这个词汇,因为我所在的社交圈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称谓。然而,在参与家族活动或阅读有关家族历史的资料时,这个词汇偶尔会出现。
在创作一首关于家族历史的诗歌时,我可能会使用“从父姊妹”这个词汇来增加文本的历史感和文化深度:
在古老的家族树下,
从父姊妹的笑声回荡,
时光流转,血脉相连,
记忆中的温暖,永不褪色。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传统的家庭聚会上,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其中一位正在介绍她的从父姊妹。背景音乐可能是传统的乐器演奏的旋律,营造出一种温馨和传统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亲属关系可能被称为“cousin”,但这个词汇没有区分是通过父亲还是母亲的关系。在其他文化中,可能会有更详细的称谓体系,类似于中文中的“从父姊妹”。
“从父姊妹”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反映了中文亲属称谓体系的复杂性和精确性。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家族关系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精确的称谓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际关系。
1.
【从】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相从形。本义:随行,跟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従,随行也。 、 《周礼·司仪》-客从拜辱于朝。 、 《易·坤》-或从王事。 、 《易·夏小正》-啬人不从。 、 《诗·邶风·击鼓》-从以孙子。 、 《淮南子·泛论》-禽兽可羁而从之。 、 《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组词】
从龙、 从学、 从骑、 从嫁、 从井救人
2. 【父】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同本义。
3.
【姊】
(形声。本义:姐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姊,女兄也。 、 《尔雅》-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 、 《诗·邶风·泉水》-遂及伯姊。 、 《乐府诗集·木兰诗》-阿姊闻妹来。
4.
【妹】
(形声。从女,未声。本义:妹妹)。
称同父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子。
【引证】
《说文》-妹,女弟也。 、 《左传·襄公十二年》-及姑姊妹。 、 《易·归妹》注-妹者,少女之称也。 、 《诗·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组词】
妹妹;妹丈、 妹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