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32:11
词汇“义夫”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可能会比较困难。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已有的信息中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义夫”字面意思是指有义气、有道德的男子。其中,“义”通常指正义、道义,而“夫”则是指成年男子。因此,“义夫”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正义感的男性。
由于“义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一个勇敢、正直、忠诚的角色。在口语中,可能不太会使用这个词汇,因为它听起来比较文雅和正式。
由于“义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演变信息可能较少。不过,从字面上看,“义”和“夫”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字,组合起来可能是在特定文学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忠诚、正义和道德,因此“义夫”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在强调这些价值观的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出现。
提到“义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侠客、英雄或者忠诚的朋友,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
由于“义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它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义夫”用于描述一个在关键时刻表现出高尚品德和正义感的角色,例如在小说或剧本中。
提到“义夫”,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武侠电影中的英雄形象,或者是古代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士兵。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义夫”的词汇,但可以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文中的“knight”(骑士)或“hero”(英雄)。
尽管“义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这在任何语言和文化中都是重要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