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12: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12:27
义工:指的是自愿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的个人或团体成员。义工通常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关爱或个人成长的需求而参与服务。
“义工”一词源于汉语,由“义”和“工”两个字组成。“义”指道德上的正当和义务,“工”指工作或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工的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成为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许多文化中,义工被视为社会和谐与进步的象征。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志愿服务是个人成长和社区参与的重要途径。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义工活动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社会建设的一部分。
提到“义工”,我联想到的是无私、奉献和团结。这个词激发了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的敬意。
在我大学期间,我参与了一个环保组织的义工项目,我们一起清理河流,宣传环保知识。那段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诗歌: 在晨曦的微光中, 义工们手牵手, 心连心, 为爱而行, 为希望而歌。
想象一群义工在阳光下忙碌的场景,他们的笑脸、忙碌的身影,以及周围环境的改善,这些都是视觉上的联想。听觉上,可能是他们互相鼓励的话语,或是工具的轻响。
在英语中,“义工”对应的是“volunteer”。在不同的文化中,虽然词汇不同,但志愿服务的概念和价值是普遍认可的。
“义工”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会更加注重这个词的使用,以及它所代表的精神。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