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3:44
词汇“信口开喝”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它可能是“信口开河”的误用或变体。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基于“信口开河”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信口开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加思索地随口乱说,比喻说话不经大脑,随意胡说八道。
“信口开河”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比喻性的,用“开河”来形容说话的随意和无序。
在**文化中,重视言辞的准确性和责任感,因此“信口开河”通常带有负面含义,被视为不成熟或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不信任、轻视或愤怒,因为它暗示了说话者的不可靠和不认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说话不经大脑,这时可以用“信口开河”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信口开河”用来描绘一个角色不加思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增加故事的幽默感或讽刺意味。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着无意义的话,而听觉上则可能是连续不断的、无序的说话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shooting from the hip”或“talking off the top of one's head”,都是形容说话不经思考。
“信口开河”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批评那些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人。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他人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沟通的效率和质量。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4.
【喝】
大声喊叫。
【引证】
《广苍》-喝声之幽也。 、 《庄子·庚桑楚》-嗌不喝。
【组词】
呼幺喝六;喝神弄鬼、 喝号、 喝拳、 喝报、 喝喊
买卖时吆定商品的价钱。
【引证】
《醒世恒言》-主人家接来,解开包袱,逐疋翻看一过,将称准一准,喝定价格,递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