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3:06
词汇“威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威”和“暴”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威暴”可以理解为“威严的暴力”或“以威严施加的暴力”。这里的“威”通常指的是权威、威严或威慑力,而“暴”则指的是暴力、猛烈或激烈的行为。
在不同的语境下,“威暴”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由于“威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威暴”可能与权威主义或专制统治相关联,反映了社会对于权力和控制的不同态度。
这个词可能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恐惧、压迫感或反抗心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公正的统治或滥用权力的行为。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过以威严和暴力手段管理的情况,可能会对这个词有更深的体会。
在创作中,可以将“威暴”用于描述一个角色的性格或行为,或者用来象征某种社会现象。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身穿制服的权威人物,手持武器,展现出威严和暴力的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严厉的命令声或激烈的冲突声。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观念(如权威与暴力的结合)在多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威暴”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权力与暴力结合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和历史。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暴】
(会意。古文从日,麃声。从日出艹米。本义:晒)。
同本义。
【引证】
《广韵》-暴,日干也。曝,俗。 、 《小尔雅》-暴,晒也。 、 《考工记》-书暴诸日。 、 《孟子》-一日暴之。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偃卧日中也。”-暴于南荣。 、 《左传·宣公十二年》-今我使二国暴骨。 、 《颜氏家训·书证》-言日中时必须暴晒,不尔者,失其时也。
【组词】
一暴十寒;暴炙、 暴背、 暴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