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06
词汇“威教”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威”通常指威严、威力或威信,而“教”则指教导、教育或教诲。因此,“威教”可能指的是以威严或威信为基础的教导或教育方式。
由于“威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威”和“教”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一种特定的教育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师道尊严和教育者的权威性,因此“威教”可能在某些传统教育环境中被接受或推崇。
由于“威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经历中可能不太容易遇到相关的具体情境。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威教”作为一个象征,代表权威和纪律,用以探讨教育方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教育方式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表现形式,但其核心都是强调权威和纪律。
“威教”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教育方式的一种类型,强调权威和纪律。在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时,需要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和教育背景。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更倾向于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因此“威教”可能不是首选的教育方法。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