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5:11
泛滥成灾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数量过多,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导致负面影响或灾害。基本含义是指由于过度或无节制的增长,某事物变得难以控制,对环境或社会造成破坏。
在不同的语境中,“泛滥成灾”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泛滥成灾”这个词汇源于汉语,其中“泛滥”原指水流溢出河岸,后来引申为任何事物的过度增长。而“成灾”则是指这种过度增长导致了灾害。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泛滥成灾”常常用来警示人们对于某些现象的过度关注或滥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例如,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信息泛滥的担忧反映了社会对于信息过载的普遍关注。
这个词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失控和破坏。联想可能包括洪水、灾难、混乱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信息泛滥的情况,比如在社交媒体上,大量的信息和广告让人感到压力和困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信息的海洋里,假象泛滥成灾,真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表报之多,闹得~。
1.
【泛】
(形声。从水,乏声。汎、泛实同一词。本义: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汎,浮貌。从水,凡声。与泛略同。与氾迥别。 、 《诗·邶风·柏舟》-汎彼柏舟。 、 《国语·晋语》。注:“浮也。”-汎舟于河。 、 《周礼·酒正》-一曰泛齐。 、 《释名·释饭食》-汎齐,浮蛾在上汎汎然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杨舟。 、 《文选·张衡·思玄赋》-乘天潢之汎汎兮。 、 明·魏学洢《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云。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泛彭蠡口,四望无际。
【组词】
泛然、 泛浮、 泛萍、 泛蚁
2.
【滥】
(形声。从水,监声。本义:浮起,浮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滥,泛也。 、 《荀子·子道》-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 、 《尔雅·释水》-滥泉正出。 、 《列子·黄帝》-滥水之潘为渊。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