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0:04
“扬州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中的“扬州鹤”一词。字面意思指的是扬州的鹤,但在成语中,它比喻高雅、超脱世俗的人或事物,尤其是指那些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境界的人。
在文学作品中,“扬州鹤”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的高洁品格和超然物外的态度。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赞美某人的艺术才华或精神追求。在专业领域,如文学批评或艺术评论中,它可能被用来分析作品中的高雅意境。
“扬州鹤”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后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以形容高雅脱俗的人或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也逐渐固定下来。
在**传统文化中,鹤象征着长寿、吉祥和高雅。扬州作为历史上的文化名城,其鹤的形象更是与高雅文化紧密相连。因此,“扬州鹤”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扬州鹤”给人以高雅、清新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山水、悠扬的琴音和超脱尘世的意境。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扬州鹤”来形容一位朋友的书法作品,其笔触流畅,意境深远,宛如扬州之鹤,令人赞叹不已。
在诗歌创作中,我可以这样运用:“月下扬州鹤,翩翩舞清风。墨香飘四溢,诗心寄苍穹。”
想象一幅画面:月光下,一只鹤在扬州的古桥上翩翩起舞,背景是静谧的江南水乡。这样的画面配上古筝的悠扬旋律,更能体现出“扬州鹤”的高雅意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天鹅”(swan),象征着优雅和高贵。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于高雅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通过对“扬州鹤”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其在汉语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运用“扬州鹤”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艺术性。
海底月沈天上兔,辽东人化~。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同: 洲
【引证】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3.
【鹤】
(形声。从鸟,隺(hè)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引证】
《广韵》-鹤,似鹄长喙。 、 《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 《楚辞·刘向·九叹·远游》-腾群鹤于瑶光。
【组词】
鹤音、 鹤侣、 鹤唳、 鹤胫、 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