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1:09
“扬弃”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扬”和“弃”。字面意思是指一方面发扬、提升,另一方面放弃、抛弃。基本含义是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或优点的同时,摒弃或去除不好的、过时的部分。
在文学中,“扬弃”常用于描述对文化遗产的处理,如“在继承古典文学的基础上扬弃其糟粕”。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文化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讨论如何对待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扬弃”一词源自**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儒家和道家的文献中,常用来讨论如何对待传统和现代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用于文化领域,也用于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文化中,“扬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时。它强调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智慧。
“扬弃”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鼓励我们在保留优秀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和改进。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面临扬弃的选择,最终决定放弃稳定但缺乏挑战的工作,选择了更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扬弃”: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扬弃旧梦,
拥抱新晨,让希望在心中绽放。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艺术家在画布上涂抹,既有保留的旧作,又有新添的色彩,这正是“扬弃”的视觉表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音乐作品。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ynthesize”(综合)或“integrate”(整合),它们也强调在保留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扬弃”是一个富有哲理的词汇,它不仅指导我们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影响着个人的选择和决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扬弃”有助于我们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刻的思考方式。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