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8:01
扬尘:字面意思是指尘土被风吹起,飞扬在空中。基本含义是指由于风力、车辆行驶、施工等活动导致地面上的尘土被扬起,形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
扬尘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扬”和“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扬”有抬起、飞扬的意思,“尘”指尘土。随着语言的发展,扬尘一词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各种尘土飞扬的场景。
在**传统文化中,扬尘常与边塞、古道、战争等元素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荒凉和历史的变迁。在现代社会,扬尘问题与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紧密相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扬尘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不适、烦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沙漠、工地、老旧的街道等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扬尘可能与通勤经历相关,如在风大的日子里,骑车或步行时会遇到扬尘,影响视线和呼吸。
在诗歌中,扬尘可以用来营造氛围,如:
古道扬尘,马蹄声碎,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
扬尘的视觉联想可能是模糊的视野、飞扬的尘土颗粒。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声、车辆行驶的声音。
在英语中,扬尘可以对应为“dust storm”或“dust cloud”,在不同文化中,扬尘的问题都是环境管理和公共卫生的关注点。
扬尘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扬尘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环境问题,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