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1:16
扬帆招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旗帜召唤亡灵。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试图唤起或恢复已经失去的东西,尤其是指精神、传统或某种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扬帆招魂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试图恢复过去的荣耀或传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试图重振某个衰落的组织或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化研究,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同义词:复兴、重振、恢复、唤醒 反义词:遗忘、放弃、衰败、消逝
扬帆招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祭祀活动,当时人们相信通过特定的仪式可以召唤亡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恢复或唤醒。
在文化中,扬帆招魂**常常与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这个词汇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源和文化身份。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怀旧和尊重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人们,以及他们对过去的深情回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项目,旨在通过举办传统节日来扬帆招魂,恢复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扬帆招魂,
唤醒沉睡的记忆,重燃古老的火焰。
想象一幅画面:在古老的村庄中,人们举着彩旗,伴随着鼓声和笛声,进行着传统的祭祀仪式。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文化和历史的联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vive the spirit”或“bring back the old day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试图恢复过去的精神或传统的意思。
扬帆招魂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表达深度和文化敏感性。
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日本又在为军国主义~。
1.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2.
【幡】
(形声。从巾,番声。本义:擦拭写字板的布)。
同本义。
【组词】
幡布
3.
【招】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招,手呼也。 、 《楚辞·招魂序》-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 《史记·项羽本纪》-招樊哙出。 、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组词】
招迎、 招求、 招招、 招诱、 招护、 招应
4.
【魂】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魂,阳气也。 、 《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 、 《韩诗·出其东门》-聊乐我魂。 、 《论衡·纪妖》-魂者,精气也。 、 《易·系辞》-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 《灵枢经》-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魂去尸长留。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魂悸以魄动。
【组词】
魂识、 魂气、 魂骸、 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