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8:00
抱恨终天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怀抱着深深的怨恨直到生命的终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某种无法释怀的怨恨或遗憾而度过余生,情感上非常沉重和悲痛。
在文学作品中,抱恨终天 常用于描述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思念,或《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未能完成刘备遗愿的遗憾。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长期怀恨在心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长期心理创伤或社会不公导致的持续怨恨。
同义词:含恨九泉、怀恨在心、怨气冲天 反义词:心满意足、释怀、豁达
抱恨终天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怨恨和遗憾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深重怨恨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怨恨和遗憾被视为人生不可避免的情感体验。抱恨终天** 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下对人生悲剧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怨”与“恨”的道德评价。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无法释怀的过去而生活在阴影中的人们,以及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无奈。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家庭纠纷而抱恨终天的人。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到怨恨对个人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寂静的夜里,星辰低语,
我抱恨终天,思念如潮涌。
抱恨终天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悬崖边,望着远方,背景是苍凉的夕阳。音乐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小提琴曲。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die with a grudge" 或 "to carry a grudge to the grav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情感内涵相似。
抱恨终天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悲剧性。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理解和同情他人的痛苦,同时也鼓励我寻求和解与释怀,避免让怨恨成为生活的负担。
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
今老母已丧,~,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
3.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4.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