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00:37
“云愁雨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云带来的忧愁和雨带来的怨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天气阴沉、多雨,给人带来忧郁和不满的情绪。它也可以比喻人的心情沉重,充满了忧愁和怨恨。
“云愁雨恨”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情感投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忧郁情绪的常用语。
在中国文化中,云和雨常常被赋予情感色彩,与人的心情相联系。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忧郁。它让我联想到阴雨连绵的日子,以及在这样的天气中人们可能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中使用过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那段时间,我感到特别压抑和烦躁,感觉就像是被云愁雨恨所笼罩。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云愁雨恨锁心间,梦回旧时光影残。”这样的句子可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不满。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灰蒙蒙的天空和细雨绵绵的景象。听觉上,可能会是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或者是远处雷声的低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ark clouds of sorrow”或“rain of despair”,但这些表达不如“云愁雨恨”那样简洁和富有诗意。
“云愁雨恨”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自然现象,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的情感状态。它在汉语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让我在描述复杂情感时更加精准和生动。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
1.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2.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3.
【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雨,水从云下也。 、 《易·小畜卦》-密云不雨。
4.
【恨】
(形声。从心,艮(gèn)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恨,怨也。 、 《国语·周语下》-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 、 唐·杜甫《兵车行》-役夫敢申恨。 、 唐·李朝威《柳毅传》-恨贯肌骨。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国之恨。
【组词】
恨命、 恨恨、 恨穷发极、 恨五骂六、 恨如头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