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7:58
“抱宝怀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抱着珍贵的宝物。基本含义是指人拥有珍贵的东西,通常用来比喻人拥有宝贵的才能、知识或者品德。
在文学作品中,“抱宝怀珍”常用来形容那些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人,强调他们的内在价值。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赞扬某人的特殊才能或优点。在专业领域,如教育或人力资源管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具备重要技能或知识的人才。
同义词“藏龙卧虎”强调潜在的才能,而“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则更直接地描述了学识和才能的丰富。反义词则反映了缺乏才能或知识的状态。
“抱宝怀珍”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对知识和才能的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主要用来形容人的内在价值。
在**传统文化中,知识和才能被视为极其宝贵的财富。因此,“抱宝怀珍”这个成语在强调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知识和才能的尊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深藏不露但实则非常有价值的人。它鼓励人们珍视和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在项目的关键时刻总能提出极具价值的见解,让我深刻体会到“抱宝怀珍”的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如深海中的珍珠,抱宝怀珍,静待世人发现其光芒。”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坐在书堆中,手中捧着一本珍贵的古籍。听觉上,可能是图书馆中书页翻动的声音,或是智者低沉而充满智慧的言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hidden gem”或“a treasure trove of knowledge”,都强调了内在的价值和未被充分认识的才能。
“抱宝怀珍”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才能的赞美,也是对知识和才能价值的肯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于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昊穹,既丧斯文。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
3.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4.
【珍】
(本义:珠玉等宝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珍,宝也。 、 《周礼·典瑞》。注:“王使之瑞节。”-珍圭。 、 《楚辞·招魂》。注:“金玉为珍。”-多珍怪些。 、 《淮南子·主术》-珍怪奇物。 、 《荀子·解蔽》-远方莫致其珍。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希世之珍。 、 清·周容《芋老人传》-堂有炼珍。
【组词】
珍积、 珍翰、 珍币、 珍赂、 珍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