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4:42
抱憾:指心中怀有遗憾,感到不满足或有所缺失。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对过去某件事情的结果或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或不满。
“抱憾”一词源于汉语,由“抱”和“憾”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抱”有怀抱、持有的意思,“憾”则表示遗憾、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抱憾”这一表达内心遗憾的词汇。
在**文化中,“抱憾”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联系,强调个人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道德修养。在社会交往中,表达抱憾也是一种礼貌和谦逊的表现,表明个人对自身行为的负责态度。
“抱憾”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反思。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未能实现的梦想和错过的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刻内心体验。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我的思维,使我更加谨慎地考虑未来的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工作繁忙而错过了朋友的婚礼,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抱憾。尽管我后来向朋友表达了我的歉意和祝福,但那种错过重要时刻的感觉一直留在心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抱憾”:
月光下的影子,孤独而长,
抱憾的心,在夜风中轻轻荡漾。
错过了的花开,遗失了的梦,
在时间的河流中,静静流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独自站在海边,望着远方的夕阳,脸上带着深深的忧郁和遗憾。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悲伤的钢琴曲,如肖邦的《夜曲》,来增强“抱憾”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抱憾”可以对应为“regret”或“remorse”。虽然这些词汇都能表达遗憾的情感,但“regret”更侧重于对过去行为的后悔,而“remorse”则带有更强烈的道德谴责和内心痛苦。
通过对“抱憾”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它不仅是一个表达遗憾的词汇,也是一种反映个人内心世界和道德反思的工具。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抱憾”,以准确传达我的情感和思想。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憾】
(形声。从心,感声。本义:遗憾,不快,不满)。
同本义(先秦古书一般用“憾”,汉代以后多用“恨”)。
【引证】
《广雅》-憾,恨也。 、 《左传·宣公二年》-以其私憾。 、 《左传·文公十四年》-不可使多畜憾。 、 《论语·公冶长》-敝之而无憾。 、 《礼记·中庸》-人犹有所憾。 、 《国语·鲁语下》-无憾而后即安。 、 《孟子·梁惠王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楚辞·严忌哀时命》-志恨憾而不逞兮。 、 《左传·隐公三年》-降而不憾。 、 清·林觉民《与妻书》-死无余憾。
【组词】
憾悔、 憾惜、 憾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