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1:15
挑担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用肩膀挑起担子,即用扁担等工具挑运货物或物品。在现代汉语中,它通常指的是一种搬运方式,即用扁担挑起两头的重物,通过肩膀的力量进行搬运。
挑担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挑担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挑”和“担”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用肩膀挑起”和“担子”。在古代汉语中,挑担是一种常见的搬运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机械化搬运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挑担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挑担是一种体现勤劳和坚韧精神的象征。在一些农村地区,挑担仍然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反映了传统生活方式的延续。
挑担 这个词汇常常让人联想到勤劳、辛苦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它传递出一种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生活中,挑担的应用场景可能较少,但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或活动中,如户外徒步、野营等,挑担的概念仍然存在,人们可能会用背包或担架来搬运物品。
在诗歌中,挑担可以被用来比喻承担重任或生活中的艰辛:
挑担人生路,步步皆辛苦, 肩上担风雨,心中藏希望。
挑担 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农村的田间小路、挑夫的身影、扁担和担子等。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扁担与担子摩擦的声音、脚步声等。
在不同文化中,挑担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印度,挑夫(coolie)是一种职业,专门从事搬运工作。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搬运方式可能不太常见,但搬运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
挑担 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历史。通过学和分析挑担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挑】
(形声。从手,兆声。本义:挑拨,挑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挑,挠也。 、 《庄子·太宗师》-挠挑无极。 、 《汉书·高帝纪》-汉王欲挑战。 、 《史记·司马相如传》-故相如以琴心挑之。 、 《文选·枚乘·七发》。注:“窕当为挑。史记曰:‘目挑心招’。张晏汉书注曰:‘挑,娆也。’”-目窕心与。 、 《列子·杨朱》-媒而挑之。
【组词】
挑三豁四、 挑头子、 挑眼、 挑茶斡刺、 挑缀、 挑拨弄火、 挑引、 挑泛、 挑招、 挑狎、 挑情、 挑发、 挑谑
2.
【担】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引证】
《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负担荷以丈尺兮。 、 宋·欧阳修《归田录》-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组词】
挑担;担仗、 担头、 货郎担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引证】
李颀《别梁鍠》-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