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3:19
弥灾(mǐ zāi)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消除或减轻灾难。它通常用来描述采取措施来防止或减少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干旱等)或人为灾害(如战争、经济危机等)的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弥灾”可能被用来象征性地描述主人公克服困难或挑战的过程。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灾害管理、应急响应和风险评估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
“弥”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充满”、“遍布”之意,后来引申为“消除”、“减轻”。“灾”字则一直指灾难或灾害。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弥灾”这个词汇,专门用来描述减轻或消除灾害的行为或过程。
在**文化中,灾害被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行为来祈求平安和弥灾。在现代社会,弥灾更多地依赖于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策略。
“弥灾”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因为它代表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努力和希望。它让人联想到团结、勇气和智慧。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各种弥灾行动迅速展开,展现了**人民的团结和坚强。
在诗歌中,可以将“弥灾”融入描述自然美景的同时,暗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春风拂过山川,弥灾绿意盎然, 人间烟火,与天地共长。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人正在重建被洪水摧毁的家园,背景音乐是鼓舞人心的旋律,这可以很好地体现“弥灾”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isaster relief”或“disaster mitigation”,它们都强调了减轻灾害影响的行为。
“弥灾”这个词不仅是一个语言学上的概念,它还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和人为灾害时的应对策略和心理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相关概念。
1.
【弭】
(形声。从弓,耳声。本义: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以骨饰两头,不缴束,不漆。-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2.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