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8:08
帐门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帐篷的入口或门。在古代,帐篷是游牧民族和军队常用的临时住所,帐门即为其进出口。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如历史描述、军事题材或户外活动相关的内容中,仍可能出现。
帐门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帐”和“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帐”指的是帐篷,而“门”则是指出入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可能有所缩小,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仍保留其原始意义。
在古代,帐篷是游牧民族和军队的重要住所,帐门不仅是进出通道,也象征着安全和防御。在某些文化中,帐门可能还具有仪式性的意义,如在某些或部落仪式中。
帐门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游牧生活、战争场景或是户外探险的浪漫情怀。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或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在现代生活中,帐门可能与户外露营、徒步旅行等活动相关。例如,在一次家庭露营中,正确设置帐门以防止风雨侵入是确保舒适睡眠的关键。
在诗歌中,帐门可以被用来象征过渡或变化:
晨曦透过帐门, 带来了新的一天的希望。 夜幕低垂,帐门紧闭, 守护着梦中的安宁。
帐门 可能让人联想到帐篷的帆布材质、拉链的声音,或是夜晚篝火的温暖光芒。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帐门在脑海中的形象。
在不同文化中,帐篷和帐门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蒙古文化中,蒙古包(Ger)的门有着特定的朝向和意义,而在北美印第安文化中,圆锥形帐篷(Tipi)的门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实用功能。
帐门 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和学这个词汇,不仅能够增加语言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库,提升表达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1.
【帐】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引证】
《说文》-帐,帱也。 、 《尔雅》-帱谓之帐。 、 《何承天纂要》-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 唐·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组词】
帷帐、 帐具、 帐门、 帐下、 帐内、 帐天、 帐落、 帐殿、 帐幄、 帐饮、 帐饯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