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2:38
“狗头鼠脑”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的头部像狗,脑部像鼠。基本含义是指人的相貌丑陋,或者形容人的行为举止猥琐、狡猾。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反面角色或不受欢迎的人物,强调其外貌和性格上的负面特征。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戏谑或讽刺某人的行为或外貌。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较少使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表达。
同义词“獐头鼠目”同样形容人的外貌丑陋,而“面目可憎”则更多强调人的行为让人反感。反义词“仪表堂堂”和“英俊潇洒”则分别形容人的外貌端正和行为大方。
“狗头鼠脑”这个成语的词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它显然是由“狗头”和“鼠脑”两个部分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在语言的演变中,这个成语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特定类型人物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狗和鼠通常不被视为正面的动物形象,因此用它们来形容人往往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外貌和行为的一种社会评价标准。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它让人联想到丑陋、狡猾和不诚实。在使用时,人们可能会感到一种轻蔑或厌恶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朋友间的玩笑或对不受欢迎的人的批评。例如,在看到某个行为不端的人时,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
在诗歌中,可以将“狗头鼠脑”用于讽刺诗句,如:“世间多狗头鼠脑辈,何日得见真英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外貌丑陋、眼神狡猾的人的形象。在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尖锐、刻*的评论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的动物形象来实现,如英语中的“as sly as a fox”(像狐狸一样狡猾)。
“狗头鼠脑”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表达,用于描述那些外貌和行为不受欢迎的人。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应用,反映了人们对于美丑和善恶的一种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1.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
2. 【头】 名词后缀。 方位词后缀。
3.
【鼠】
(象形。头部象锐利的鼠牙,下象足、脊背、尾巴形。本义:老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鼠,穴虫之总名也。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 、 《汉书·五行志》-鼠小虫,性盗窃。 、 《说苑·善说》-鼠者,人之所薰也。 、 汉·贾谊《陈政事疏》-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 《三元里人民抗英》-逆夷各狐凭鼠伏。
【组词】
鼠窜而狼忙、 鼠牙雀角、 鼠盗蜂起、 鼠腹蜗肠、 鼠市、 鼠布、 鼠裘
4.
【脑】
(形声。本义:脑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囟头会匘盖也。字亦作腦。-匘,头髓也。从匕,匕,相比著也。巛象发,囟象脑形。 、 《考工记·弓人》-蹙于(脑)而休于气。 、 《素问·五藏生气篇》。注:“脑为髓海。”-其荣发也。 、 《春秋元命苞》-人精在脑。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盐其脑,是以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