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58
“博通经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广泛地通晓经典书籍。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古代经典文献的深入了解和掌握,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学识渊博,特别是在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
在文学作品中,“博通经籍”常用来赞美那些学识渊博的文人或学者,如“他博通经籍,是当代的大学者。”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学术交流或正式场合中,它仍然是一个恰当的表达。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专家或学者的学术水平。
同义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学多才 反义词:才疏学浅、****、浅尝辄止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学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博通经籍”在某种程度上相关联。
“博通经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经典文献的重视。在古代,经典文献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能够广泛通晓这些文献的人被视为学识渊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的多样化和更新速度的加快,这个成语的使用可能会有所减少。
在*传统文化中,对经典文献的学和研究一直被视为提升个人修养和学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博通经籍”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对个人学识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向往。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书海中孜孜不倦追求知识的人,他们的智慧和勤奋是我所敬仰的。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教授,他博通经籍,对古典文学有着深厚的研究。他的课程总是充满启发,让我对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博通经籍的智者,在书页间寻找真理的光芒。”
想象一位老者在书房中,四周堆满了书籍,他正专注地阅读着一本古籍。这个场景可以与“博通经籍”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联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read”或“erudite”,它们都强调了对广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博通经籍”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学识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追求知识,尊重和传承文化遗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希望能在我的学*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它。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1.
【博】
(形声。从十,尃(fū)声。“十”意思是四方中央齐备。“尃”有分布之义。本义:大)。
同本义。与“小”相对。
【引证】
《说文》-博,大通也。 、 《诗·鲁颂·泮水》-戎车孔博。 、 《淮南子·泛论》-岂必褒衣博带。 、 王逸《鲁灵光殿赋》-丰丽博敞。 、 《楚辞·招魂》-倚沼畦瀛兮遥望博。 、 《礼记·学记》-不学博依。
【组词】
宽衣博带;博硕、 博硕肥腯
2. 【通】
3.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
4.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