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1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10:23
“乐籍”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源自古代**的户籍制度。在古代,乐籍是指专门从事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的艺人的户籍。这些艺人通常隶属于宫廷或官府,他们的身份和职业是世袭的,因此乐籍也带有一定的社会阶层和职业身份的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乐籍可能被用来描述古代艺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如在《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可能会提及乐籍艺人。在口语和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较少使用,除非是在讨论古代文化、历史或艺术史时。
乐籍一词源于**古代的户籍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消失,乐籍一词的使用也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社会,乐籍艺人虽然从事艺术活动,但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常常受到歧视。乐籍制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艺术和艺人的特定看法,以及社会阶层和职业的固化现象。
乐籍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艺人的艰辛生活和他们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同情和反思,同时也可能引发对古代文化和社会结构的思考。
由于乐籍一词在现代生活中不常用,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然而,在学*和研究**古代文化时,可能会接触到相关的内容。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艺人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乐籍”一词来描绘他们的生活和情感:
乐籍艺人,琴瑟和鸣,
宫廷深处,舞袖轻扬。
世代相传,技艺精湛,
却难逃,世俗眼光。
乐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可以想象一幅画面,艺人们在华丽的宫殿中演奏着古琴,舞者们轻盈地旋转。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概念,如日本的“伎艺”(geisha)虽然在职业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也涉及到艺术表演和社会地位的问题。
乐籍一词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艺术和艺人的社会地位。了解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也提醒我们反思现代社会对艺术和艺人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1.
【乐】
(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义:音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五声八音相比而成乐。-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其虡也。 、 《礼记·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 、 《礼记·世本》-伶伦作乐。 、 《周礼·保氏》-二曰六乐,谓云咸韵夏濩武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以乐传教。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