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2:36
词汇“威礼”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威礼”这一词汇的分析:
“威礼”可以理解为“威严的礼仪”或“带有威严的礼节”。其中,“威”指的是威严、威势,而“礼”则指的是礼仪、礼节。结合起来,“威礼”强调的是一种正式、庄重且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礼仪形式。
在文学作品中,“威礼”可能用来描述皇室或贵族的正式仪式,如加冕典礼、国宴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或专业领域(如历史研究、礼仪学)中可能会提及。
由于“威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威”和“礼”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的礼仪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威礼”则强调了礼仪中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在古代,这种礼仪多用于皇室或官方场合,以显示统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尊严。
“威礼”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重大仪式或官方活动。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权威的敬畏。
在现代生活中,“威礼”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婚礼、葬礼或国家庆典中,我们仍可以看到类似“威礼”的元素,以体现场合的庄重和参与者的尊重。
在创作中,可以将“威礼”融入到描述历史场景或正式仪式的文字中,以增强文本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古代皇室或官方仪式的场景,如**的加冕典礼,以此来体现“威礼”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ceremony”(仪式)和“ritual”(礼仪),但它们不一定强调“威严”这一概念。
“威礼”作为一个描述正式、庄重礼仪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描述历史或正式场合时,它能够提供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