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2:43
词汇“威绩”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化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威绩”字面意思是指威严和功绩。其中,“威”指的是威严、威势,而“绩”则指的是功绩、成就。结合起来,“威绩”可以理解为通过威严和功绩来展现的成就和影响力。
“威绩”一词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伟大成就和威严。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正式或庄重的文本中仍可见到。
在**传统文化中,威绩往往与英雄、领袖等正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强调个人的伟大成就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威绩”一词给人以庄重、崇高的感觉,联想到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他们的辉煌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威绩”这个词,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学术讨论时,可能会遇到并理解其含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流转,威绩永存,英雄的足迹,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想象一位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他的形象庄重而威严,他的事迹被后人传唱,这样的画面和声音可以与“威绩”一词联系起来。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great achievements and authority”。
“威绩”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
2.
【绩】
把麻纤维披开接续起来搓成线。
【引证】
《说文》-绩,缉也。从糸,责声。 、 《诗·陈风·东门之枌》-不绩其麻。 、 《诗·豳风·七月》。传:“载绩,丝事毕而麻事起矣。”-八月载绩。 、 《国语·鲁语下》-公父文伯退朝,朝母。其母方绩。
【组词】
绩绪、 绩女、 绩火、 绩纺
成就;功业。
【引证】
《尔雅》-绩,功也,又,业也,又,事也,又,成也。字亦作勣。 、 《声类》-勣,功也。 、 《书·尧典》-庶绩咸熙。 、 《左传·昭公元年》。按,迹也。-远绩禹功。 、 《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绩。 、 《谷梁传·成公五年》-伯尊其无绩乎。 、 《国语·鲁语》-男女效绩。 、 《诗·大雅·文王有声》-维禹之绩。
【组词】
绩用、 绩迒、 绩阀、 绩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