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1:46
“三礼”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三种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部著作是古代礼仪文化的核心文献,对后世的礼仪制度、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礼”一词源自古代对礼仪制度的分类和总结。《周礼》主要记载周朝的官制和礼制,《仪礼》涉及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礼记》则是对前两者的解释和补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部著作成为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传统文化中,“三礼”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基石。它们不仅规定了各种礼仪的具体做法,还体现了古代的伦理观念和价值体系。在社会背景中,“三礼”的影响贯穿于政治、教育、家庭生活等多个方面。
提及“三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重、秩序和传统。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敬畏感和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学*和研究传统文化时,我曾深入阅读《礼记》,对其中的丧葬礼仪和祭祀仪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视野,也让我对古代的社会生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在创作一首关于**传统文化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三礼”:
古风悠扬,三礼传承,
周官仪典,礼记详陈。
丧葬祭祀,秩序井然,
千年文化,心中永存。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官员们按照《周礼》的规定进行朝会,庄重而有序。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仿佛在诉说着古代礼仪的庄严与和谐。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礼仪文献可能包括古罗马的《十二表法》或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这些文献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各自文化中对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视。
“三礼”作为*古代礼仪文化的核心文献,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三礼”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秩序和道德建设的启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三礼”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词汇,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应用。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