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47
木屐:一种传统的鞋类,通常由木头制成,底部有齿或凸起的部分,用于防滑。木屐的鞋面可以是简单的木板,也可以有装饰性的设计,有时还会配有带子或绳子以便固定在脚上。
木屐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为了保护脚部免受地面伤害而使用木制鞋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屐的设计和用途也发生了变化,但它们仍然保留着一定的传统和文化价值。
在日本,木屐(geta)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鞋类,常与和服搭配穿着。它们在日本的某些节日和庆典中仍然被使用,象征着传统和文化的延续。
木屐常常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传统的工艺和历史的沉淀。它们可能唤起一种怀旧和宁静的情感,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
在个人生活中,木屐可能被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品或收藏品。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在家中穿着木屐,以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木屐可以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传统的价值:
木屐轻敲石板路, 岁月悠悠,古韵长存。 每一声响,都是历史的回音, 在现代的喧嚣中,静静诉说。
木屐的视觉形象通常是简单而古朴的,而它们在行走时发出的声音则是一种独特的节奏,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和传统的仪式。
在不同文化中,木制鞋类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例如,日本的geta和荷兰的klompen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木制鞋类,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木屐作为一种传统的鞋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屐】
(形声。从履(鞋子)省,支声。本义:木屐,一种笨重的木底鞋)。
同本义。
【引证】
《三苍》-木屐也。 、 《庄子·天下》。李注:“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践泥。-以屐,为服。 、 《庄子·异苑》-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蹑屐登崖。
【组词】
屐子、 屐齿、 屐声、 屐履间、 屐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