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3:44
动物心理学是指研究动物的心理过程、行为模式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探讨动物如何感知世界、学习、记忆、情感反应以及它们的社会行为。
“动物心理学”一词源于对动物行为的科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对动物心理过程的研究也变得更加深入和系统。
在现代社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
提到动物心理学,我联想到动物的智慧和情感,这让我感到温暖和好奇。它提醒我,动物也有自己的世界和情感体验。
在我养宠物的经历中,我注意到我的狗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变化,这让我对动物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并开始阅读相关书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月光下,猫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的心跳讲述着动物心理学的秘密。”
看到动物心理学的图片,我可能会想到实验室中观察动物行为的场景,听到的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叫声。
在不同文化中,对动物心理学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方文化可能更倾向于科学研究,而某些东方文化可能更注重动物的象征意义。
动物心理学是一个多面且深奥的领域,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动物,也促进了我们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在我个人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动物心理学让我能够更准确和富有同情心地描述和讨论动物相关的话题。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5.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