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6:31
动物学(Zo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动物的科学。它涵盖了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行为、分布、进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动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微小的昆虫到庞大的哺乳动物,以及各种海洋生物和鸟类等。
“动物学”一词源自希腊语的“zōon”(动物)和“logos”(研究)。在中世纪,动物学主要关注动物的分类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动物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和生态系统的分析。
在许多文化中,动物学与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观念紧密相关。例如,非洲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动物学家的研究和建议。
动物学常常让人联想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多样性。它激发了对生物世界的敬畏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在我的生活中,动物学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宠物的行为和健康需求,也让我在旅行时能够欣赏和尊重遇到的野生动物。
在诗歌中,动物学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和谐:
在草原的晨曦中,狮子的鬃毛闪耀, 动物学的篇章,讲述着生命的歌谣。
动物学让人联想到自然纪录片中的壮丽画面和解说员的生动描述,如大卫·阿滕伯勒的纪录片系列。
在不同语言中,动物学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和研究领域是普遍的。例如,在法语中,动物学被称为“zoologie”。
动物学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学科,它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生物世界的理解,也提醒我们作为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责任。在学习动物学的过程中,我更加欣赏了生命的多样性和自然界的美丽。
1.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
3.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