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1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16:57
词汇“哀瓠”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哀瓠”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悲伤或哀悼的瓠瓜。瓠瓜是一种植物,通常用于食用或制作容器。如果将“哀”理解为悲伤,那么“哀瓠”可能象征着某种悲伤或哀悼的状态。
由于“哀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象征某种悲伤或哀悼的情感,或者是对某种失去的象征。
由于“哀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同义词可能包括“悲瓠”、“哀瓜”等,这些词汇都带有悲伤的意味。反义词可能包括“喜瓠”、“乐瓜”等,这些词汇带有喜悦的意味。
由于“哀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某个特定文学作品或方言中的词汇,没有广泛流传。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哀瓠”可能被用作某种象征,比如在某个文学作品中象征失去或悲伤。
“哀瓠”可能让人联想到悲伤、哀悼的情感,以及与失去相关的主题。
由于“哀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表达中使用。
哀瓠静立夜风中, 悲泪无声滴落空。 忆昔欢笑今何在, 唯余哀思伴孤灯。
“哀瓠”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寂静的夜晚,以及悲伤的音乐。
由于“哀瓠”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不明确。
“哀瓠”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能更多地用于特定的文学创作或个人表达,而不是日常交流。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匏】
(会意。《说文》:“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芦。省:即省形,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本义: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匏,瓠也。 、 《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叶。 、 《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 、 《汉书·郊祀志下》-其器陶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