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2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28:30
畏刀避箭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害怕刀剑和箭矢,比喻害怕战斗或逃避困难。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选择逃避而不是勇敢面对。
畏刀避箭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战争时期,当时的人们面对刀剑和箭矢的威胁,选择逃避是常见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各种逃避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勇敢和坚韧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因此,畏刀避箭** 这个成语常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勇气和决心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消极和懦弱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在困难面前退缩的形象。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敢和坚定。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面对工作压力时选择逃避,这种行为让我想到了 畏刀避箭 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将 畏刀避箭 融入到描述英雄气概的对比中:
英雄不畏刀箭来,懦夫却步畏前程。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和战斗的音效,可以更好地理解 畏刀避箭 的含义,让人感受到那种紧张和逃避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to hide behind one's fingers" 或 "to chicken out",都是用来形容逃避行为。
畏刀避箭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不同态度。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对挑战,而不是选择逃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76回:“丈夫做事要留名,~非男子。”
1.
【畏】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引证】
《广雅·释诂二》-畏,惧也。 、 《广雅·释诂四》-畏,恐也。 、 《列子·黄帝》-不畏不怒。 、 《书·皋陶谟》-天明畏。 、 《孟子·梁惠王下》-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 《战国策·齐策》-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资治通鉴·唐纪》-然畏愬。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明·刘基《卖柑者言》-巍巍乎可畏。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畏其唇吻。
【组词】
畏威、 畏威怀德、 畏之如虎、 畏天知命、 畏死贪生、 畏戒、 畏附
2.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3.
【避】
(形声。从辵(chuò),辟声。本义:躲开,回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避,回也。 、 《苍颉篇》-避,去也。 、 《国语·周语》-无乃实有所避。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清·周容《芋老人传》-有书生避雨檐下。
【组词】
避风雨;避秦、 避言、 避宅
4.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箭,矢竹也。 、 《周礼·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 、 、 《礼记·礼器》-如竹箭之有筠也。 、 《仪礼·乡射礼记》-箭筹八十。
【组词】
箭笋、 箭茁、 箭萌、 箭筠子竹、 箭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