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2:28
哀劝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哀”和“劝”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用哀伤的情感去劝说或劝解某人。基本含义是在表达同情或悲伤的同时,试图说服或安慰他人。
哀劝 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在面对悲伤或困境时。在口语中,它可能用于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同情和劝解。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咨询或社会工作,哀劝可能是一种技巧,用于帮助个体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同义词:劝慰、劝解、安慰、抚慰 反义词:激怒、挑衅、刺激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的强度和表达方式的不同。例如,“劝慰”更侧重于安慰,而“哀劝”则强调在悲伤中进行劝说。
哀劝 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哀”(悲伤)和“劝”(劝说)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哀”和“劝”的记录,但“哀劝”作为一个复合词的使用相对较晚,主要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
在**文化中,哀劝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劝导。在社会交往中,哀劝是一种表达同情和支持的方式,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哀劝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和同情。它让人联想到在他人困难时伸出援手的情景,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哀劝可能发生在朋友或家人遇到困难时,通过表达同情和提供建议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哀劝”来描绘一种深情的劝说场景,如:
月光下,我哀劝着夜风,
让它轻抚你的梦,
带走所有的忧愁。
哀劝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两个人在月光下交谈,一人面带哀伤,另一人温柔地劝说。听觉联想可能是柔和的音乐背景下的轻声细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nsoling" 或 "comforting",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安慰而非劝说。
哀劝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同情,还包含了劝导的意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哀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劝】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劝,勉也。 、 《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劝防之事。 、 《战国策·秦策》。注:“进也”。-则楚之应之也,必劝。 、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 、 《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 《庄子·天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 、 《史记·货殖列传》-各劝其业。 、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所以劝之。
【组词】
劝进、 劝蚕、 劝戒、 劝相、 劝掖、 劝督、 劝奖、 劝劳、 劝农、 劝慕、 劝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