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6:31
词汇“哀书”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哀”通常指悲伤、哀痛,而“书”则指书籍、书写或书信。将两者结合,“哀书”可能指的是表达哀伤情感的书籍或书信。然而,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假设性的理解。
“哀书”可以理解为一种包含哀伤、悲痛情感的文学作品或书信,它可能用于表达对逝去亲人或朋友的哀悼,或是对某种失落或不幸**的悲痛。
由于“哀书”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哀”和“书”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用途。
在某些文化中,哀书可能被视为一种表达哀思和纪念逝者的方式。例如,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可能会在葬礼上朗读或书写哀书,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
提到“哀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悲伤、哀痛和失落。它可能唤起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回忆,或是对生活中不幸**的反思。
个人可能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写哀书的情况,比如在亲人去世时,通过书写哀书来表达内心的悲痛和怀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寂静的夜里,我书写哀书,
字字句句,皆是思念的泪珠。
提到“哀书”,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摇曳的烛光和低沉的音乐,这些都是与哀伤情感相关的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不同文化中,表达哀伤的方式各异。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悼词(eulogy)和挽歌(elegy)是常见的表达哀悼的文学形式。
“哀书”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哀伤和怀念的方式。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書,著也。 、 《周礼·保氏》-五曰六书。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 、 《易·系辞》-易之以书契。 、 《尚书序》疏-书者,以笔画记之辞。 、 《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 方苞《狱中杂记》-众言同,于是乎书。
【组词】
书候、 书孽、 书记手、 书画卯酉、 书文、 书抄、 书具、 书券、 书砚、 书狱、 书命、 书格、 书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