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25
“哀切”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悲伤、哀痛且深切。它强调的是一种深沉的、真挚的悲伤情感,通常用来描述人的内心感受或表达对某事的深切哀悼。
“哀切”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构成由“哀”(悲伤)和“切”(深切)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广泛应用,如《诗经》中的“哀我人斯”等,至今仍保留其基本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哀切”常与丧葬、悼念等仪式相关,表达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哀悼。在现代社会,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依然存在,尤其在表达对重大灾难或悲剧的哀悼时。
“哀切”一词常让我联想到深沉的悲伤和无法言说的痛苦。它不仅仅是表面的悲伤,更是一种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有一次在观看一部关于战争的纪录片时,片中对战争受害者的哀切描述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和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珍惜。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哀切”:
月光洒在寂静的湖面,
哀切的风,轻轻吹过,
带走了昨日的欢笑,
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在英语中,“哀切”可以对应为“sorrowful”或“mournful”,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深切的悲伤情感。
“哀切”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悲伤,更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切】
摩擦;接触。
【引证】
《广雅》-切,摩也。 、 《史记·扁鹊仓公传》-不待切脉。 、 《淮南子·原道》-可切循把握。
【组词】
切齿、 切磨、 切摩、 切循
一定要。
【引证】
《老残游记》-诸位切不可乱动。
【组词】
切照、 切须、 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 切戒、 切莫、 切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