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7:43
抗捐: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拒绝或抵制捐献。在更广泛的社会和政治语境中,它可能指代个人或群体对某种强制性捐献的反抗行为,这种捐献可能是金钱、物资或其他形式的贡献。
在文学中,抗捐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对不公正或压迫性要求的反抗。在口语中,它可能简单地指代不愿意捐款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政治学,抗捐可能被用来分析社会**或抗议活动。
同义词:抵制、拒绝、反抗、反对 反义词:捐献、捐赠、贡献、支持
抗捐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直接由“抗”和“捐”两个字组成,其中“抗”意味着抵抗或反对,“捐”则指捐献。这个词汇的使用历史并不长,主要在近现代社会**和政治抗议中出现。
在历史上,抗捐**常常与农民起义或社会不满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面对苛捐杂税或不公正的征税时。它反映了民众对不公平待遇的反抗和对正义的追求。
抗捐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一种反抗不公和追求自由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勇气、坚持和正义。
在现实生活中,抗捐可能体现在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如对不透明的慈善机构或不合理的税收政策的抵制。
在诗歌中,抗捐可以被用来象征对压迫的反抗:
在沉默的夜里,星光抗捐, 不愿为黑暗点亮一丝光芒。
抗捐可能让人联想到抗议的画面,如人群举着标语牌,高呼口号。听觉上,可能与抗议的喧哗声或沉默的抗议(如静坐)相关联。
在英语中,抗捐可能对应于“refuse to donate”或“boycott donations”,但其社会和政治含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所不同。
抗捐这个词汇在描述个人或集体对不公正捐献的反抗时非常有用。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拒绝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和政治表达。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如何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2.
【捐】
(形声。从手,肙(yuān)声。本义:舍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粪除秽污谓之捐。故寺人谓之中涓。以涓为之。-捐,弃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八年》。注:“弃也。”-捐殡。 、 《汉书·食货志》。注:“骨不埋者。”孟康曰:“捐,谓民有饥相弃捐者,或谓贫乞者谓捐。”-而国无捐瘠者。 、 《后汉书·列女传》-捐金于野。 、
【组词】
捐世、 捐馆、 捐身、 捐却、 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