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25: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25:55
词汇“抗手”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含义来进行分析。假设“抗手”指的是抵抗或对抗某人的手势或动作,以下是对这个假设含义的分析:
“抗手”可以理解为抵抗或对抗某人的手势或动作,可能涉及到物理上的抵抗或象征性的拒绝。
由于“抗手”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如果它是从其他语言借用的词汇,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语言学研究来确定其来源。
在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社会中,“抗手”可能被视为一种积极的行动,表示个人对不公正或不合理要求的拒绝。
“抗手”可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如勇气、坚定和独立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
在个人经历中,“抗手”可能与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坚决态度相关,如在工作场所拒绝不合理的加班要求。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抗手”来象征对压迫的抵抗:
在黑暗的压迫下,我抗手,
不屈的意志,如同烈火燃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在激烈对抗的场景,动作强烈而有力。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战斗的呼喊或拳击比赛的解说声。
如果“抗手”是特定文化中的词汇,可以比较它在其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如英语中的“resist”或“defy”。
尽管“抗手”不是一个常见词汇,但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象征,表示抵抗和坚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抗】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抗,扦也。 、 《小尔雅·广言》-抗,御也。 、 《仪礼·既夕礼》-抗木横一缩。 、 汉·贾谊《过秦论》-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组词】
抗木、 抗力、 抗犯、 抗玩、 抗质、 抗矫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